【記者鄭語謙/專題報導】
去年學測社會科公民與社會題目過於艱澀,嚇壞一堆考生與補教老師。今年考題,公民與社會科老師預測,仍有難度,建議考生熟讀前4冊課本,還要結合時事複習,包含ECFA效應、五都選舉、各國貨幣政策、英澳國會大選等都可能入題。
占社會科題目1/3的公民與社會科去年共24題,4冊平均出題,每冊標題都要讀熟,尤其要清楚國際時事。南一中公民老師廖翠雰分析,去年學測難度太高,今年應會調整,不過仍具有深度,光靠知識與平日閱報,不易拿高分,要重視理論與時事結合。
北一女公民老師徐菁憶表示,第一冊出題重點在自我形成、性別議題、多元文化以及民間非營利組織,可能結合性別議題與法律,例如恐龍法官事件與後續白玫瑰運動的法律訴求。
第二冊須熟讀民法、刑法等相關條文。要注意「中科三期」有關法律倫理的信賴與保護問題。此外,廖翠雰認為,楊淑君事件引發的國際仲裁,也可能配合第一冊的國族中心議題。
第三冊的政治學,徐菁憶強調,一定要了解五都選舉有關的地方選舉制度法、升格過程、立法委員與市議員選舉制度的類型與比較,有可能以多選題的方式出題。廖翠雰則提醒,各國大選,包括英國、澳洲的國會大選結果,產生僵局國會,這是內閣制的特色;巴西總統大選、美國期中選舉等,屬於總統制運作,均應加強了解與熟悉。
第三冊還要注意的時事包含:兩岸互動關係、北韓砲擊南韓、東北亞的區域安全及美中日俄韓的多邊外交關係、台灣的軟實力等。
至於第四冊的經濟學,徐菁憶認為,要先把供需、國內生產毛額(GDP)、失業率等基本指標搞懂。注意全球經濟衰退後,各國刺激景氣復甦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法國的罷工、高失業率問題,而ECFA後續效應今年入題機率高。
廖翠雰最後也建議考生,可看目前高一的公民與社會課本,高一版本屬於99課綱,編輯更完整,有助於了解社會學與政治學的重點彙整。國際最新時事的認識,她則推薦「全球中央通訊雜誌」。
臨場應考,徐菁憶說,學測陷阱其實不多,只要把握課本標題,釐清觀念,關心時事,要拿高分應該不難。(系列九)
【2011-01-12/聯合報/AA4版/教育】
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學測衝刺 系列十:地球科學篇
【記者陳幸萱/專題報導】
學測自然科中的地球科學強調環境問題,課本的基本觀念常和時事結合。高中地科老師表示,課本是考前最重要的複習重點;地科補教老師則指出,哥本哈根會議、今年的冰島火山噴發、台灣的甲仙大地震等相關時事都可能入題,日全食和颱風、土石流的成因及結果也是常考題目。
松山高中地科老師翁雪琴表示,傳統地科的板塊運動、地震、颱風、天文等主題,都是出題重點;歷年學測配分還滿平均的,每個主題都有出過考題。因此她認為課本是複習重點,建議考前把課本再看過一次,並弄懂過去小考、月考的考卷,最後才拿學測考古題來做。
她指出,學測的考題靈活,同學可以在最後幾天看考古題,熟悉學測題型和出題方式。而地科考題常結合環境問題,全球暖化議題、2009年的莫拉克地震颱風、2010年海地地震,都是可能出現的時事。
地科補教老師張含淳則說,根據以往經驗,地震的考題絕對是大熱門。除了最基本的地震規模、地震強度的概念之外,各種斷層與地震型態、全球地震帶的分布也都要確實瞭解;這些都是學測偏愛出題方向。
他提醒考生,對照99年學測題組中曾出現過地殼能量的累積與釋放題型,未來學測針對地震的成因、影響等觀念,將有可能考得更深入。包含測站與震央距離的計算、地震波的波速、災害的應變等,考生要特別注意。
颱風、土石流也是重要考題。張含淳說,許多颱風的性質,包括風向、氣壓、颱風眼,及各種颱風與大氣環境的互動,如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颱風過境後的西南氣流等,都須熟知。而去年國道三號的基隆走山事件震撼全台,他建議在準備地質與氣象災害考題時,應著重了解災害的成因,及如何防災。
另外,全球暖化也是地球科學的熱門焦點。他說,要特別注意常見的溫室氣體,並了解各種空氣的汙染,包括臭氧層的破洞和酸雨。他表示,除了溫室效應造成的氣溫變化,考生也須了解,以地球的長遠歷史看來,全球均溫的變化已上下震盪數次。現今氣溫的變化相對較微小,但是仍足以影響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而在日、月、地三者運行的軌道關係中,日食和月食現象也常成為考題。張含淳說,在地科試題中,以天文最讓同學們頭痛,提醒考生應徹底了解三者的軌道關係,不應死背日、月食與月相的情況。
(系列完)
【2011-01-13/聯合報/AA7版/教育】
學測自然科中的地球科學強調環境問題,課本的基本觀念常和時事結合。高中地科老師表示,課本是考前最重要的複習重點;地科補教老師則指出,哥本哈根會議、今年的冰島火山噴發、台灣的甲仙大地震等相關時事都可能入題,日全食和颱風、土石流的成因及結果也是常考題目。
松山高中地科老師翁雪琴表示,傳統地科的板塊運動、地震、颱風、天文等主題,都是出題重點;歷年學測配分還滿平均的,每個主題都有出過考題。因此她認為課本是複習重點,建議考前把課本再看過一次,並弄懂過去小考、月考的考卷,最後才拿學測考古題來做。
她指出,學測的考題靈活,同學可以在最後幾天看考古題,熟悉學測題型和出題方式。而地科考題常結合環境問題,全球暖化議題、2009年的莫拉克地震颱風、2010年海地地震,都是可能出現的時事。
地科補教老師張含淳則說,根據以往經驗,地震的考題絕對是大熱門。除了最基本的地震規模、地震強度的概念之外,各種斷層與地震型態、全球地震帶的分布也都要確實瞭解;這些都是學測偏愛出題方向。
他提醒考生,對照99年學測題組中曾出現過地殼能量的累積與釋放題型,未來學測針對地震的成因、影響等觀念,將有可能考得更深入。包含測站與震央距離的計算、地震波的波速、災害的應變等,考生要特別注意。
颱風、土石流也是重要考題。張含淳說,許多颱風的性質,包括風向、氣壓、颱風眼,及各種颱風與大氣環境的互動,如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颱風過境後的西南氣流等,都須熟知。而去年國道三號的基隆走山事件震撼全台,他建議在準備地質與氣象災害考題時,應著重了解災害的成因,及如何防災。
另外,全球暖化也是地球科學的熱門焦點。他說,要特別注意常見的溫室氣體,並了解各種空氣的汙染,包括臭氧層的破洞和酸雨。他表示,除了溫室效應造成的氣溫變化,考生也須了解,以地球的長遠歷史看來,全球均溫的變化已上下震盪數次。現今氣溫的變化相對較微小,但是仍足以影響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而在日、月、地三者運行的軌道關係中,日食和月食現象也常成為考題。張含淳說,在地科試題中,以天文最讓同學們頭痛,提醒考生應徹底了解三者的軌道關係,不應死背日、月食與月相的情況。
(系列完)
【2011-01-13/聯合報/AA7版/教育】
原來--------進學解(作者:陳律言)
在嚴寒的冬夜裡,在小小溫暖的被窩裡,我仍睜著已經奮鬥多天而佈滿血痕的眼珠悶思著……。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似反覆運轉的輪子,又似朝陽落日,飛瀑湍湍,不停的、不停的,讀書學習。據我所思,讀書這件事在英文文法中用的應該是現在式吧!現在式中永恆不變的事實------國文的詩詞、英文的單字、數學的公式……。為什麼學習給我的感覺總是重不可負?難到學習只在於幾分的計較和與同學爭相折取月中桂之上嗎?小小溫暖的被窩裡的我,留下急須待人解答的問題,在沓無星辰的黑暗中沉睡了。
下午,我獨自漫步於學校操場,四百公尺當作四百公里來走,身旁的嘻笑聲使我更加沉靜。
突然,一陣暖風拂面而去,我不禁興奮了起來。
冬天的『春風』真舒服!我想。混然地四周變了。詩詞般的意境,翳入天廰的英語朗讀聲,加上科學理性的光輝,我如同李白接受了大自然的召喚,痛飲剛從合作社買來的咖啡!哈!哈!就像曹操以酒向他欲天下歸心的野心致意,那我就用咖啡對我重新燃起的學習興趣獻上最大的謝意!
古人何曾放棄過學習?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韋編三絕而成百世師;李白鐵杵磨成繡花針的精神鑄成了一道至今不朽的詩氣;杜甫讀書破萬卷而得到的神駐之筆……,有許多先聖及文人無不經過這樣淬鍊而一揮就章,留芳百世!『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夫子的千古呢喃在我耳畔迴蕩……。
我終於懂了!我們之所以會像輪子不斷的轉著,就是為了進步;每天如太陽東升西落和河水永不斷流,也不就是為了循序漸近、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啊!一帆若在逆流中不求進,那便會一落千丈啊!因此,學習乃人生之大事,亦是樂事。它可以使你宏觀,而不是滯錮於分數,名次此類細瑣小事之上。
經過不斷思索,我茅塞頓開,這也是學習的快樂吧!
不息運行的太陽將他離開地平線的最後光芒留給了我;但隨之而來的不是寒冷黑暗的冬夜,而是繁星點點的希望之夜。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似反覆運轉的輪子,又似朝陽落日,飛瀑湍湍,不停的、不停的,讀書學習。據我所思,讀書這件事在英文文法中用的應該是現在式吧!現在式中永恆不變的事實------國文的詩詞、英文的單字、數學的公式……。為什麼學習給我的感覺總是重不可負?難到學習只在於幾分的計較和與同學爭相折取月中桂之上嗎?小小溫暖的被窩裡的我,留下急須待人解答的問題,在沓無星辰的黑暗中沉睡了。
下午,我獨自漫步於學校操場,四百公尺當作四百公里來走,身旁的嘻笑聲使我更加沉靜。
突然,一陣暖風拂面而去,我不禁興奮了起來。
冬天的『春風』真舒服!我想。混然地四周變了。詩詞般的意境,翳入天廰的英語朗讀聲,加上科學理性的光輝,我如同李白接受了大自然的召喚,痛飲剛從合作社買來的咖啡!哈!哈!就像曹操以酒向他欲天下歸心的野心致意,那我就用咖啡對我重新燃起的學習興趣獻上最大的謝意!
古人何曾放棄過學習?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韋編三絕而成百世師;李白鐵杵磨成繡花針的精神鑄成了一道至今不朽的詩氣;杜甫讀書破萬卷而得到的神駐之筆……,有許多先聖及文人無不經過這樣淬鍊而一揮就章,留芳百世!『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夫子的千古呢喃在我耳畔迴蕩……。
我終於懂了!我們之所以會像輪子不斷的轉著,就是為了進步;每天如太陽東升西落和河水永不斷流,也不就是為了循序漸近、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啊!一帆若在逆流中不求進,那便會一落千丈啊!因此,學習乃人生之大事,亦是樂事。它可以使你宏觀,而不是滯錮於分數,名次此類細瑣小事之上。
經過不斷思索,我茅塞頓開,這也是學習的快樂吧!
不息運行的太陽將他離開地平線的最後光芒留給了我;但隨之而來的不是寒冷黑暗的冬夜,而是繁星點點的希望之夜。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常常,我想起那雙手(校長親自寫的作文範本)
前不久我緊盯著媒體一連串有關聖嚴法師往生的報導,每一次在熱淚盈眶中,不自覺的我又想起同為佛門中一代大師──續祥上人那雙溫暖的手。
我自小因家境清寒,在仰人鼻息、看人臉色下吃盡了人間的苦楚,無形之間竟然養成了自卑、怯懦不好的個性。為了活下去、更為了力爭上游,我謹記住過去老師的話:「只有努力讀書,才能改變劣勢。」因此我常年睡在教室苦讀、硬拚之下好不容易才考上大學,並且在任博悟教授的推薦下,為大師畫「水陸圖」以賺取大學學費,並且住進了佛門廂房,也因為有此機緣,最後才能成為大師的入室弟子。
每天清晨佛寺內的早課裏,只見大師帶領眾弟子,雙手合掌、虔敬禮佛的莊嚴神情,其慈悲的情懷令冷漠的我心中有了很大的悸動。
有一天晚上,我獨自一人爬上後山的松樹枝枒上,在萬籟俱寂下望著遠處三峽街上的點點街燈,或許是因為當時得知母親眼疾嚴重、也可能是多愁善感、想到未來不知何去何從時,竟然潸然淚下、久久不能自已。等到情緒平復時才發現老師父不知何時已在松樹底下,師父說:「你的心事我很瞭解,夜深了,回廂房休息吧!」然後用那雙溫暖的手把我從樹上小心的牽引下來,第一次被如此溫暖的雙手握住,我心中的感動真是無法形容………
白天當我在廂房全神貫注的繪製「水陸圖」時,師父只要有空就會過來探望。每次都是和藹可親、慈祥的對我點點頭、拍拍肩膀;等到晚課過後,在廂房的前廊,我會恭敬的坐在小板凳上聽老師父談前世今生、論宇宙人生。從此以後,常常,只要一想起師父那關愛、溫暖的雙手,我就不再自卑於過去,對於未知的將來也不再怯懦得感到恐懼了。
當我尚未服完預備軍官役、被調到金門時,師父就來信告訴我:他要先走了,他會隨時在我身邊為我祝福…...我沒有哭,因為我知道師父隨時都在我的內心深處。
從事教職多年來,不管遇到多麼棘手的問題或如何難以輔導的對象,常常,只要我一想起師父那雙手,我自然而然的又信心百倍、再接再厲了。那雙恭敬合掌、誠心禮佛的雙手,不知曾經渡化過多少頑冥的靈魂;也是那雙手牽引我走過迷失、迎向光明。那雙手是愛心與慈悲化身、是溫暖與關懷的象徵。
相信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當中,都會遇到曾經提攜、扶助我們度過灰心與低潮、困難與挫折的那雙手,當我們在感恩懷念的同時,是否也能嘗試伸出我們誠摯的雙手去協助他人度過苦厄?人際的和諧、社會風氣的改善,就在每個人的一念之間孕育。
懷著感恩的心,感謝有你!如今在命運的安排下,我落腳在埔鹽國中已四年有餘,目前仍舊繼續和所有辛苦的老師共同打拼──徹底為落實「感恩教育」而努力。「常常 我想起那雙手」的時候,念頭一轉馬上想到:「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
我自小因家境清寒,在仰人鼻息、看人臉色下吃盡了人間的苦楚,無形之間竟然養成了自卑、怯懦不好的個性。為了活下去、更為了力爭上游,我謹記住過去老師的話:「只有努力讀書,才能改變劣勢。」因此我常年睡在教室苦讀、硬拚之下好不容易才考上大學,並且在任博悟教授的推薦下,為大師畫「水陸圖」以賺取大學學費,並且住進了佛門廂房,也因為有此機緣,最後才能成為大師的入室弟子。
每天清晨佛寺內的早課裏,只見大師帶領眾弟子,雙手合掌、虔敬禮佛的莊嚴神情,其慈悲的情懷令冷漠的我心中有了很大的悸動。
有一天晚上,我獨自一人爬上後山的松樹枝枒上,在萬籟俱寂下望著遠處三峽街上的點點街燈,或許是因為當時得知母親眼疾嚴重、也可能是多愁善感、想到未來不知何去何從時,竟然潸然淚下、久久不能自已。等到情緒平復時才發現老師父不知何時已在松樹底下,師父說:「你的心事我很瞭解,夜深了,回廂房休息吧!」然後用那雙溫暖的手把我從樹上小心的牽引下來,第一次被如此溫暖的雙手握住,我心中的感動真是無法形容………
白天當我在廂房全神貫注的繪製「水陸圖」時,師父只要有空就會過來探望。每次都是和藹可親、慈祥的對我點點頭、拍拍肩膀;等到晚課過後,在廂房的前廊,我會恭敬的坐在小板凳上聽老師父談前世今生、論宇宙人生。從此以後,常常,只要一想起師父那關愛、溫暖的雙手,我就不再自卑於過去,對於未知的將來也不再怯懦得感到恐懼了。
當我尚未服完預備軍官役、被調到金門時,師父就來信告訴我:他要先走了,他會隨時在我身邊為我祝福…...我沒有哭,因為我知道師父隨時都在我的內心深處。
從事教職多年來,不管遇到多麼棘手的問題或如何難以輔導的對象,常常,只要我一想起師父那雙手,我自然而然的又信心百倍、再接再厲了。那雙恭敬合掌、誠心禮佛的雙手,不知曾經渡化過多少頑冥的靈魂;也是那雙手牽引我走過迷失、迎向光明。那雙手是愛心與慈悲化身、是溫暖與關懷的象徵。
相信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當中,都會遇到曾經提攜、扶助我們度過灰心與低潮、困難與挫折的那雙手,當我們在感恩懷念的同時,是否也能嘗試伸出我們誠摯的雙手去協助他人度過苦厄?人際的和諧、社會風氣的改善,就在每個人的一念之間孕育。
懷著感恩的心,感謝有你!如今在命運的安排下,我落腳在埔鹽國中已四年有餘,目前仍舊繼續和所有辛苦的老師共同打拼──徹底為落實「感恩教育」而努力。「常常 我想起那雙手」的時候,念頭一轉馬上想到:「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而已!」
常常,我想起那雙手(一)
「沙——沙——」每天每夜,在凌亂的工作桌上,有一雙手,辛勤的刻著。
父親的職業總是引起許多人的好奇心——有一個作畫家的爸爸該是多麼羅曼蒂克的事啊!多數人認為,我們家必定有著巴洛克時期富麗堂皇的裝潢,登門造訪的,都是些文人墨客,或者,十天半月就要到音樂廳接受一番藝術的洗禮。然而,我們家只有「沙——沙沙——」的聲響,日日夜夜,都是「沙——沙——沙——」。
父親是以版畫為主業的藝術創作者。每當金屬製的畫具和鋼板、蝕版、木版、塑膠版相遇時,一派和諧的交響樂便開始演奏了。首先登場的是較粗的筆頭,他們像吹出第一樂章主旋律的單簧管,清楚分明的勾出輪廓。接著是粗細適中的圓頭兒繪具,他們像絃樂家族細說每首曲子般,用心地傳遞著每一幅畫的故事,使線條更加生動,讓精髓具體呈現。最後出場的是極細的針筆,他們像末段激起高潮的定音鼓,在畫中,他們扮演的是光影的魔術師,給灰暗的角落帶來恐懼和不安的氛圍;或者,給春光明媚的大地帶來生命和成長的喜悅。我真不敢相信,父親活像是舞台上神氣的指揮家,以那雙富有想像的手,為大家帶來視覺的饗宴。
父親是以版畫為主業的藝術工作者。在寒冬寂靜的夜晚,他用那細瘦的手拿起畫筆和孤獨搏鬥;在溽暑燠熱的午後,他用那雙滄桑的手拿起繪具向疲累掙扎。一筆一筆,他把青春的神彩和飛逝的光陰刻了下去;一橫一豎,他把年少的健康和燦爛的夢想畫了上去。有多少天真的幻想和陳舊的畫紙一起被收進了櫥櫃?有多少尚未實踐的旅程和不成熟的作品被一同棄置?常常,我想起那雙手,本該是向天空競逐的那雙手,卻只握住了皺紋,卻成了為這個家付出的一雙手。
「沙——沙——」日日夜夜,在凌亂的工作桌上,有一雙手,辛勤的刻著。
父親的職業總是引起許多人的好奇心——有一個作畫家的爸爸該是多麼羅曼蒂克的事啊!多數人認為,我們家必定有著巴洛克時期富麗堂皇的裝潢,登門造訪的,都是些文人墨客,或者,十天半月就要到音樂廳接受一番藝術的洗禮。然而,我們家只有「沙——沙沙——」的聲響,日日夜夜,都是「沙——沙——沙——」。
父親是以版畫為主業的藝術創作者。每當金屬製的畫具和鋼板、蝕版、木版、塑膠版相遇時,一派和諧的交響樂便開始演奏了。首先登場的是較粗的筆頭,他們像吹出第一樂章主旋律的單簧管,清楚分明的勾出輪廓。接著是粗細適中的圓頭兒繪具,他們像絃樂家族細說每首曲子般,用心地傳遞著每一幅畫的故事,使線條更加生動,讓精髓具體呈現。最後出場的是極細的針筆,他們像末段激起高潮的定音鼓,在畫中,他們扮演的是光影的魔術師,給灰暗的角落帶來恐懼和不安的氛圍;或者,給春光明媚的大地帶來生命和成長的喜悅。我真不敢相信,父親活像是舞台上神氣的指揮家,以那雙富有想像的手,為大家帶來視覺的饗宴。
父親是以版畫為主業的藝術工作者。在寒冬寂靜的夜晚,他用那細瘦的手拿起畫筆和孤獨搏鬥;在溽暑燠熱的午後,他用那雙滄桑的手拿起繪具向疲累掙扎。一筆一筆,他把青春的神彩和飛逝的光陰刻了下去;一橫一豎,他把年少的健康和燦爛的夢想畫了上去。有多少天真的幻想和陳舊的畫紙一起被收進了櫥櫃?有多少尚未實踐的旅程和不成熟的作品被一同棄置?常常,我想起那雙手,本該是向天空競逐的那雙手,卻只握住了皺紋,卻成了為這個家付出的一雙手。
「沙——沙——」日日夜夜,在凌亂的工作桌上,有一雙手,辛勤的刻著。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日正當中High Noon ,1952 US 黑白

網站讀者談電影 日正當中 _by 王成裕
日正當中High Noon ,1952 US 黑白
看過一部1952年美國黑白西部片” 日正當中 ”(High Noon),覺得意義深遠,頗值得提出研究討論.
1870年德州小鎮周日近午,三位牛仔騎馬過鎮,所到之處,路人皆驚.
卸任警長威爾.肯(賈利.古柏Gary Cooper飾)婚禮上,眾人歡喧;忽傳電報五年前被肯逮捕入獄的惡棍法蘭克.米勒提前出獄,坐中午12時到鎮的火車,夥三名歹徒找肯報仇.大家看鐘,10時40分,氣氛驟變!鎮長稱肯適逢新婚,正與妻共謀異地創業,建議肯偕妻儘速離鎮,此事由鎮民與明天到鎮履新的新警長處理就好.在眾人催促下,夫婦不假思索匆忙駕車出鎮.離鎮不久肯深思此舉不當,應返鎮抗敵較妥,不顧妻艾美(葛莉絲.凱莉Grace Kelly飾)反對,驅車回鎮.肯重新配戴警徽,四處找人籌組民團對抗四名歹徒
妻苦勸肯逃避,屢遭拒絕,終於失望,決定獨自搭乘12時火車離鎮,棄肯而去.
警長首先找法官協助,撞見法官在打包行李欲離鎮,法官稱米勒是他判刑入獄,米勒勢必找他算帳.肯失望離去
副警長哈維(Lloyd Bridges飾,名演員Beau 與 Jeff Bridges之父)因肯未推薦他繼任警長而懷恨,與肯吵架,拔下警徽辭職至酒吧喝悶酒
此時在車站等待米勒的一名黨羽班不耐久候,至酒吧喝酒,竟受到酒客老友式的招呼!肯至酒吧招募民團,在門口與班巧遇,氣氛甚僵.酒保喬預言肯必死,肯仗著職權進門就揍喬一拳.,喬質問五年前逮捕米勒時有六名槍法一流的副警長幫忙,而今安在?原來警長為人剛直不懂圓融,不易相處,副手紛紛求去,而且警長整肅治安過度,致經濟不若以往繁榮.今觀眾始知警長為人處世不無可議之處.
然鎮民並非全然無情, 牛仔赫伯自願助陣,但要求多招人手.警長至此才找到第一位團員.一名男孩湯米與一名遭米勒槍傷眼睛的獨眼龍吉米願相助,肯以其年幼與殘廢危險,婉拒其好意.
警長至好友山姆家,山姆避不見面,要妻謊稱已至教堂做禮拜.
警長至教堂求援,牧師責備他不常做禮拜,今日婚禮也不選在教堂舉行,警長勉強辯解;而教徒為參戰與姑息論戰不休,雙方僵持不下.鎮長出面結論,鎮長說話猶如政客般的圓融難測: 先是讚揚警長的貢獻,接著話鋒一轉,稱本鎮經濟正在起飛,不希望血腥的槍戰嚇阻資本流入.暗示警長走人,鎮民姑息,乃是上策.警長解其意離去.
肯一直招不到民團,心懷悔意的哈維勸他把握時間快逃遭拒,哈維硬架肯上馬,肯不從,兩人拉扯就幹架起來,雙方掛彩.肯近午負傷回辦公室, 赫伯依約報到,問人招募得如何?警長搖頭以對,赫伯見兩人不足成事,知難託辭而退.
警長四處奔走的收穫是:副手辭職,新婚妻求去,聽到各式各樣的拒絕理由,和未戰先傷,情勢至此已極為不利.
自知勝算不大,他開始寫遺書.時間一分一秒逼近12點,導演放入緊張的配樂,將本片先前出現過人物一一剪接進來, 這些人躲在酒吧 ,教堂,家裡, 屏息以待槍戰,表情或惶恐,或祈禱,或愧疚,隨著秒針移動,配樂音量愈來愈大,直到12時一到火車進站悽厲的汽笛聲大作,才結束了這段蒙太奇.然後小鎮開始變得寂靜的可怕.
警長備妥槍彈,出門前將昨晚宿醉拘留一夜的牛仔查理釋放,查理連連答謝,神態恍惚而滑稽.觀眾剛才被激起的緊張情緒,此時被編導開小玩笑獲得暫時疏解.此也意味警長行事週延,且身處危急仍然保持冷靜.警長步出辦公室,舉目四望,果然了無人煙,攝影機緩緩上升,在高度俯拍鏡頭下,警長身影更顯渺小孤單
四名歹徒到鎮 ,警長與他們追逐巷戰,當第一聲槍聲響起,坐在火車上猶豫不決的艾美禁不住衝下火車趕來為夫助陣,經過激戰,夫婦二人依序擊斃四名歹徒.
警長搏命解決私仇與公敵,先是毀壞了既又挽回自己的婚姻,但這場苦戰的勝利並未給他帶來喜悅.當鎮民知四惡死後,紛紛走出戶外,圍在警長四周歡呼慶賀,警長始終不發一言,當眾將警徽拔起丟在地上,偕妻乘馬車離去.
竊以為本片有幾點值得說明討論:
一. 本片重點在刻劃社會與人性,非槍戰動作場面.觀本片對世態炎涼的感觸遠比槍戰的輸贏或過程來得深刻.
二. 劇情與人物回歸平實.沒有華麗帥氣的槍戰動作場面,而警長也非神槍手.
本片對警長槍法似無評論,如果他像’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1964,義,S. Leone導演)裡的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有本事隻身殺光全鎮的幫派,他何必奔走組團?本片警長不是以一擋百打不死的超人,而是勇敢冷靜,逆境求勝的平凡英雄.
三. 兼顧社會人性的多元,未一味塑造一面倒的劇情.
即使最後只警長一人赴戰,編導仍表現鎮民對槍戰的多方看法:有人主張姑息,警長逃避了事;有人主張應戰,只是未堅持化為行動.對警長的邀約,有人當面拒絕,有人避不見面,也有前述三位人士願意相助.即使警長的人格風評,也有正反兩面評價.本片力求表現真實世界多元的面貌.
四. 演員表現:51歲老牌巨星古柏演活孤立無援的警長角色,事隔11年,再獲第二座美國影藝學院男主角金像獎.飾警長妻的新秀凱莉,則讓人驚覺到她的美麗,這是她第二部電影,並展露鋒芒,二年後以’鄉下姑娘’(The Country Girl,1954)獲金像獎影后.本片演員表現,可謂老幹新枝並發爭榮.
五. 本片在電影藝術上最大貢獻在於形式上的創新:本片的放映時間與劇情時間等長.片長85分鐘,講述10時40分傳來米勒尋仇消息,至中午槍戰結束間的故事,劇情時間約略也是 85分鐘,二者等長且幾乎同步發展.導演透過編劇,剪接精確控制片長,營造出逼真的急迫感.
本片是影史上極少數放映時間與劇情時間等長的電影,且是拍得很好的典範之作.加以本片一反西部片傳統,被獵殺對象不是孤獨槍手或亡命之徒,竟是剛正不阿的警長!主題格外發人深省.故本片經常名列西部片經典和影史世界名片百選之林.
本文版權為作者王成裕所有,非請勿私行轉載,謝謝
梅崗城的故事讀後感
『梅岡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讀後感
《故事簡介》
在這全美最有名的南方小鎮上,每戶人家的門都不上鎖,鎮上唯一的總機小姐只要聽見聲音就知道打電話的是誰。大家做什麼事都慢慢來,沒什麼好急的,反正也沒哪兒好去,而六歲的史考特和她哥哥傑姆,以及鄰居迪爾最大的樂趣,就是想辦法把躲在隔壁老屋的阿布引出來。阿布自從年少做錯一件荒唐事之後,二十年來不曾再出門。
但是當史考特和傑姆的律師父親艾迪克答應幫一位黑人辯護以後,他們瞬間成為全鎮的公敵。那些善良而堅信上帝的好人,明知道被告湯姆並沒有強暴白人女孩,卻仍然決定判他有罪……
《我的感想》
這是一本很老的小說(1960年)﹐也曾被拍成電影(1962年)。故事的背景發生在在阿拉巴馬州的一個淳樸小鎮梅崗鎮上, 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白人尤爾控告黑人湯姆強暴她的女兒﹐除了湯姆堅決否認涉案外,白人律師艾迪克斯也不相信尤爾的指控,在眾人的爭議下,接受法官的指派,擔任被告的辯護律師。
藉由六歲小女孩的眼睛,來看形形色色的人性、隱私與哀樂,對於人性的不完美與種族歧視雖有著銳利的省思,卻又寬厚包容。書中的主角﹐艾迪克是一位沈穩緘默的父親。他教育兒女的方式﹐一向是以身作則。而且更以身旁所發生的事物﹐隨時的機會教育。例如﹐當孩子被同學嘲笑,回來質問父親為什麼要替一個黑人辯護時﹐父親說「如果我不這麼做﹐我將無法抬頭挺胸做人」。當孩子受到欺負﹐ 而憤怒的說:他們都是壞人﹐父親會勸導著說「我們不能因為別人和我們立場不同而去憎恨對方。」。當小鎮居民威脅父親時,他說「兒子啊,等你長大些,你就會對人性了解的更清楚些。暴民總是由老百姓組合的,但他們還是一個人……一群野獸也能被阻止,只因為他們還是人…」而當法院判決下來,湯姆被判有罪時,杰姆不能接受地大罵不公平,父親冷靜地跟他說「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總是會使人喪失理智,使得他們不可能公正。在我們法院裡,如果白人跟黑人打官司,贏的總是白人。這類事情很醜惡,然而,卻是生活中的事實。」。看書的過程,我不只一次被這名父親角色給感動。即使生活有這麼多的不公平,卻沒有喪志。他明知道承辦黑人官司會受到排擠、明知到結果可能不太樂觀,卻還是頂著壓力去做。他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勇氣與良善的重要。他不以打壓別人、或對他人口出惡言來顯示自己的清高與自豪,他要孩子懂得謙虛,要孩子從別人的惡行中,學到生活的道理。這名父親對孩子的諄諄教誨,讓我這個自以為相當重視子女教育的母親﹐自歎弗如。我總以為﹐女兒還小﹐讓她遠離一些不公不義﹐將她養在沒有細菌的溫室﹐才是對她最好的環境。所以﹐當女兒看了些電視﹐問我﹐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那個人為什麼會這樣﹐我都以“你還小﹐不要管這麼多“來塘塞她的疑問。其實﹐6﹐7歲的小孩已經夠大了﹐如果父母親能夠耐下性子﹐循循善誘﹐幫助她睜大眼睛看這個世界﹐教導她美好善良的光明面﹐也讓她了解許許多多的無可奈何﹒﹒﹒那麼﹐在潛移默化中﹐孩子的吸收﹐將是無可限量﹐就像書中的女孩一樣。雖然﹐這本書裡描述到種族問題﹐白人與黑人的糾格﹐但我看到的是﹐一個正直的父親﹐怎麼身體力行地教育他的下一代。尤其是書末﹐描述到他的一對子女﹐差點受到尤爾的傷害﹐而後“布“救了他們﹐律師在百般掙扎下﹐同意警長以尤爾不小心﹐自己被小刀刺死的的偵結這個案子時﹐我終於了解﹐TO KILL A MOCKINGBIRD﹐指的不只是湯姆﹐還有在書中﹐一直存於小女孩與他的哥哥幻想的那位神祕人物:布。這些MOCKINGBIRD 雖然微不足道﹐但是﹐他們的存在﹐不會危害這個社會﹐而且會美化這個世界﹒
引用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trackback.php?blog_id=annannchen&article_id=20232962
《故事簡介》
在這全美最有名的南方小鎮上,每戶人家的門都不上鎖,鎮上唯一的總機小姐只要聽見聲音就知道打電話的是誰。大家做什麼事都慢慢來,沒什麼好急的,反正也沒哪兒好去,而六歲的史考特和她哥哥傑姆,以及鄰居迪爾最大的樂趣,就是想辦法把躲在隔壁老屋的阿布引出來。阿布自從年少做錯一件荒唐事之後,二十年來不曾再出門。
但是當史考特和傑姆的律師父親艾迪克答應幫一位黑人辯護以後,他們瞬間成為全鎮的公敵。那些善良而堅信上帝的好人,明知道被告湯姆並沒有強暴白人女孩,卻仍然決定判他有罪……
《我的感想》
這是一本很老的小說(1960年)﹐也曾被拍成電影(1962年)。故事的背景發生在在阿拉巴馬州的一個淳樸小鎮梅崗鎮上, 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白人尤爾控告黑人湯姆強暴她的女兒﹐除了湯姆堅決否認涉案外,白人律師艾迪克斯也不相信尤爾的指控,在眾人的爭議下,接受法官的指派,擔任被告的辯護律師。
藉由六歲小女孩的眼睛,來看形形色色的人性、隱私與哀樂,對於人性的不完美與種族歧視雖有著銳利的省思,卻又寬厚包容。書中的主角﹐艾迪克是一位沈穩緘默的父親。他教育兒女的方式﹐一向是以身作則。而且更以身旁所發生的事物﹐隨時的機會教育。例如﹐當孩子被同學嘲笑,回來質問父親為什麼要替一個黑人辯護時﹐父親說「如果我不這麼做﹐我將無法抬頭挺胸做人」。當孩子受到欺負﹐ 而憤怒的說:他們都是壞人﹐父親會勸導著說「我們不能因為別人和我們立場不同而去憎恨對方。」。當小鎮居民威脅父親時,他說「兒子啊,等你長大些,你就會對人性了解的更清楚些。暴民總是由老百姓組合的,但他們還是一個人……一群野獸也能被阻止,只因為他們還是人…」而當法院判決下來,湯姆被判有罪時,杰姆不能接受地大罵不公平,父親冷靜地跟他說「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總是會使人喪失理智,使得他們不可能公正。在我們法院裡,如果白人跟黑人打官司,贏的總是白人。這類事情很醜惡,然而,卻是生活中的事實。」。看書的過程,我不只一次被這名父親角色給感動。即使生活有這麼多的不公平,卻沒有喪志。他明知道承辦黑人官司會受到排擠、明知到結果可能不太樂觀,卻還是頂著壓力去做。他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勇氣與良善的重要。他不以打壓別人、或對他人口出惡言來顯示自己的清高與自豪,他要孩子懂得謙虛,要孩子從別人的惡行中,學到生活的道理。這名父親對孩子的諄諄教誨,讓我這個自以為相當重視子女教育的母親﹐自歎弗如。我總以為﹐女兒還小﹐讓她遠離一些不公不義﹐將她養在沒有細菌的溫室﹐才是對她最好的環境。所以﹐當女兒看了些電視﹐問我﹐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那個人為什麼會這樣﹐我都以“你還小﹐不要管這麼多“來塘塞她的疑問。其實﹐6﹐7歲的小孩已經夠大了﹐如果父母親能夠耐下性子﹐循循善誘﹐幫助她睜大眼睛看這個世界﹐教導她美好善良的光明面﹐也讓她了解許許多多的無可奈何﹒﹒﹒那麼﹐在潛移默化中﹐孩子的吸收﹐將是無可限量﹐就像書中的女孩一樣。雖然﹐這本書裡描述到種族問題﹐白人與黑人的糾格﹐但我看到的是﹐一個正直的父親﹐怎麼身體力行地教育他的下一代。尤其是書末﹐描述到他的一對子女﹐差點受到尤爾的傷害﹐而後“布“救了他們﹐律師在百般掙扎下﹐同意警長以尤爾不小心﹐自己被小刀刺死的的偵結這個案子時﹐我終於了解﹐TO KILL A MOCKINGBIRD﹐指的不只是湯姆﹐還有在書中﹐一直存於小女孩與他的哥哥幻想的那位神祕人物:布。這些MOCKINGBIRD 雖然微不足道﹐但是﹐他們的存在﹐不會危害這個社會﹐而且會美化這個世界﹒
引用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trackback.php?blog_id=annannchen&article_id=20232962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