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中國文化的大版圖--《文化苦旅》--全國讀書心得寫比賽榮獲特優作品

一●相關書訊: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集結他在中國各地演講精華及遊歷之見聞而成的一部文化散文集。他以高度熱忱的心,刻畫出中國文化深遠的版圖,從大漠涵蓋的西北,到極度繁華的東南,並將之化為一篇篇精闢的文章,道出中國人對這塊士地的牽掛及心靈上的糾結。

本書中有些文章曾在各類文學評獎中獲得首獎,其中「道士塔」、「陽關雪」等,是以一個個古老的物像,描述大漠荒荒的黃河文明的盛衰及歷史的深邃。此外,如「藏書憂」、「筆墨祭」、「廟宇」、以及「夜雨詩意」等,更能見識作者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文化苦旅》不但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涵,而且也為當代散文提供了嶄新的範例。

二●內容摘錄:
堂皇轉眼凋零,喧騰是短命的別名。想來想去,沒有比江南小鎮更足以成為一種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徵的了。……『大隱隱於市』,最佳的隱潛方式莫過於躲在江南小鎮之中了。 (p.142)

不知道歷史學家有沒有查過,有多少烏雲密佈的雨夜,悄稍地改變了中國歷史的步伐。將軍舒眉了,謀士自悔了,君王息怒了,英豪冷靜了,俠客止步了,戰鼓停息了,駿馬回槽了,刀刃入鞘了,奏章中斷了。敕令收回了,船楫下錨了,酒氣消退了,狂歡消解了,呼吸勻停了,心律平緩了。 (p.373)

書房的形成,其實是一種雙向佔有;讓你佔領世間已有的精神成果,又讓這些精神成果佔領你。 (p.411)
三●我的觀點:
我經常到圖書館「尋幽訪勝」,找些名家散文來研讀一番。一方面提升我的語文能力,一方面藉此灌溉我乾涸已久而渴望文學之水的心靈。余秋雨先生所著的《文化苦旅》正是這樣一本感人肺腑,令我百閱不厭且想要努力鑽研的絕妙散文。

其中一篇深烙於我腦海裡的文章便是「道士塔」。它和之後的「莫高窟」都是在述說大漠裡敦煌石窟的故事。「道士塔」陳述清朝末期的文化悲劇,當時政府腐敗,富有中華文化精髓的敦煌石窟無官員管理,後來由一個為了逃荒的農民(之後做了道士)來進駐,這就是一切不幸的開端,從此在文化上留下一個傷疤。沒有文化素養的道士,被以極少的價錢所惑,交出價值連城的古物。使得今天的歷史學家及考古學者只能從國外買來的膠捲來端其一二,真令人不勝唏噓。余先生便以此大作文章,為文化的流失感到惋惜及悔恨。當我讀罷,那一種強烈的悲憤之心油然而生。我真恨,恨我為何不生於當時,以阻止這場悲劇的發生。但是歷史已成定局,事後再來杯葛它,有何意義呢?

幸好這個文化的創傷並未影響敦煌石窟壯麗的景色,廣袤的大漠,原是中國文化精華的所在。敦煌石窟裡的雕樑畫棟,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風格,它們娓娓道出不同朝代的興衰:北魏馳騁於沙場而毫氣四射的線條,以及隋唐的奢泰,宋朝的文雅及拘謹……。只要我們從文化透露的蛛絲馬跡,便可端倪出各朝代的大背景。中國壯麗的文化,即便它被歷史洪流沖刷出無數痕紋,仍屹立不搖的呈現在世人眼前。既然我們周圍有這麼珍貴的財產,身為這塊土地的一份子,就要懂得去關心它,見微知著,從一個地域的探究,去瞭解整個國家的文化大背景,進而將這種文化素養化為積極保護文化的力量。總之,我們應該將這澎湃的文化大流流傳下去,千萬不能使它斷流與乾涸。

另有一篇「江南小鎮」雖然寫得儘是江南風光,但余先生「以景入情 」,還引用了一些詩詞並帶入江南歷史,把江南小鎮襯寫得如夢中幻境,令人嚮往。讀罷此篇,我真想去江南遊歷一番,看那水道縱橫、微波盪漾、柳樹盤生、青綠怡人,以及鄉民的純樸生活。若與在深山茂林中隱居,居所簡陋、生活苛刻相較,我更願選擇居於小小市鎮之中,既有人情味,又可達到自在過活、不與世爭的目的。雖然,我們週遭可能沒有如江南小鎮如此美景可以沁心,但只要保有寧靜沉穩的心,應也可以達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境界了。

「夜雨詩意」更是一篇讀來令人澎湃的好文章。應該大部分的人都有讀過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吧!「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此詩藉「夜雨」表達兩地別離濃濃的思念情愫。而余先生也藉著「夜雨」表達他對人生的體認,饒富詩意且充滿哲理。在人生當中,必當遇過許多「夜雨」。有時,「夜雨」伴隨著此起彼落的蛙聲,如此優美的合樂,平靜人心,澆熄怨恨;有時,「夜雨」卻又伴隨雷電,對冥頑不靈的人當頭棒喝。「夜雨」是多麼的情感豐富,又是多麼的平靜樸實啊!每逢「夜雨」便是一個重新開始的轉折點。這讓我想到現今一片混亂的世界,此時若能來場「夜雨」,讓那些只在乎利益而失去自我的人們清醒,多好!

「文化苦旅」這本書之所以令我動容,其一,作者以一個乾淨俐落的健筆,表達對偌大一個中國文化的看法,這是何等容易的事?其二,這本書讓我更瞭解中國的地理、人文以及歷史,為我有所不知的中國更加明朗化。陳之藩先生在「哲學家皇帝」一文中曾提到現代年青人應有的幾個能力,其中一個便是「人文素養」。是的,現代的年青人就該培養人文素養,更要關懷人文,而且應該深深以此自期啊!真不知何時能拜訪中國,以真誠的心去體驗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四●討論議題:
一、戰亂的時候,如何維護國家的文化遺產,嚴禁毀壞及掠奪?

二、如何運用大智慧,從歷史中抽絲剝繭,成就一匹「文化華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