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臺中一中第七屆語文資優班成果發表會活動照片【拾柒穗】


律言leo志工服務


律言leo接待貴賓


臺中一中郭校長伯嘉致詞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文化與產業共舞—以竹山竹藝為例 (投稿991115全國小論文寫作優選作品)

綠能產業主宰未來--全國讀書心得寫比賽榮獲優選作品

每當媒體丟出一堆堆氣候異常、經濟衰退、油價高昂、人口增加,抑或物種滅絕之類的新聞或議題時,大多數的閱聽人可能腦海裡會跑馬燈似的閃過:『世界到底怎麼了?』的疑問,但卻少有人曾仔細想過釜底抽薪的解決之道。或許有人想要有所作為,但卻又苦於不知從何著手。在我閱讀本書之前,其實我也早已對[全球暖化]一詞耳熟能詳,但卻沒有什麼深刻的體認。總覺得自己相當渺小,能管什麼[全球暖化]與環保?能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不過,讀完本書後,才發現原來自己一點都不渺小,世界的事就是我的事,拯救地球我也必須盡一份力量。

雖然湯馬斯‧佛裡曼先生在書中的前半部分描述了『能源氣候年代』裏一些看似無解的難題,包括:能源供需失衡、失控的氣候變遷、獨裁的產油國家、能源相繼匱乏,以及生物多樣性消失等等。如果問題持續擴大而無解,那麼將來的地球及人類的未來生活可想而知會成為什麼模樣。然而作者湯馬斯‧佛裡曼認為:對挺身面對這些挑戰的國家而言,解決這些問題其實便是給自己機會。

我認為本書的確指引了我們一條絕佳的生路。如何面對問題?如何往前邁進?不能只是空想或喊喊口號,這種不痛不癢的做法充其量只是一種『綠色幻覺』而已。作者認為我們可以用能源互聯網打造新生活,更需要為綠色能源科技創造出瘋狂的需求及市場,同時,還要以利益為前提來制定法令、賦稅、獎勵或處罰,才能突破『綠色幻覺』,才能得到正向的結果,石油時代也才能因綠色能源系統的興起而終結!

例如,書中提及紅色中國能否成為綠色中國,中國領導人積極推動綠能科技,他們可以在十年內,把全部的二行程小型機車和摩托單車改成電動車,中國有4千萬輛電動小型機車和單車,晚上將電池帶上樓充電,或者路上也充電站服務,如此便能降低二氣化碳對城市的污染。以上這些敘述:我也由曾去過上海、蘇州、杭州的父親口中得到印證。反思台灣為何在路上常能看到烏賊車大量排放二氣化碳,政府難到無法立法來推動運輸電氣化?非集權化的政府應該也有些可行的方式才是啊!

在又熱、又平、又擠的世界裡,過去靠更多開採、更多消費及對資源的更多利用,現已無法再取得長久的競爭優勢了。當我們所在的地球要求我們對使用能源及天然資源付出成本與代價時,我們唯有比別人更綠一籌,才能取得致勝先機。然而,使綠色能源系統起飛的強硬推動者與法令制定者是誰?有這種公權力的就是『政府』。政府制定有遠見的政策,加上有效的執行力,便等同於『上帝之手』。國家領導者登高一呼,由上而下,必能清楚浮現市場商機,吸引綠能投資。綠色能源與綠能技術將成為全球標準與產業的主力,所以許多企業早就在進行綠化作業了。雖然企業為的可能僅只是綠能商機,不過資金與技術大量的投入,不僅綠化效率較高,而且也很有成效,世界可能終因綠能「商機」而獲得「生機」呢!

在政府大力主導下,科學家努力研究綠色資源及企業蜂擁投資綠能商機之際,我們也該盡一己微薄之力,做到天天都是地球日,大家一起投入環保,以我們每個人都有的影響力,去實踐生活小事,譬如:汽車共乘、垃圾分類等、做好資源回收、節約能源、少肉多蔬果、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減少污染等等,這些小動作都能積少成多、積沙成塔。。而且政府與企業應該觀念重整與更新,訂定一個良好政策與法案,就能發揮很大的影響。切記!『現在就做』才能挽救未來!

討論議題:

(一)綠色革命不是口號而是生存策略,台灣在綠色革命中能夠有何作為?

(二)當經濟發展與環保議題矛盾衝突時,政府應該如何調整經濟發展方向與腳步,避免對生態環境的衝擊?

99年學測論說文:學校與學生關係

沒有暗礁的溪流要如何激起美麗浪花?靜海造不出好水手,有時候,衝突使事物更完善,使人類更加成熟。大法官站在「理」的角度,認為只要「理直」則「氣壯」,積極爭取本身權益是民主的表現,若不服學校處份,學生有權訴諸法律,李校長則認為此釋憲易造成師生對立,關係緊張,因為學校的出發點皆希望學生變好,或許囉嗦,但動機是好意。

我認為要理直更要氣和,凡事退一步思考,則一探手就是海闊天空,高中階段,女校的教官各個嚴格,緊繃的臉孔是冬日的寒氣,冰得刺骨、凍得扎人,學校的服儀規範特別嚴苛,衣服,內搭顏色、髮飾、皮鞋,仔細的程度令人髮指,小至耳飾大至服裝,每一項皆謹積慎檢視,進校門就好比入海關,讓人不安、緊張。

但嚴厲的措施下,學子們皆整齊清新,看著每個亭亭的少女,心裡有說不出的驕傲與認同。因此,即使教官要求入微,我仍甘之如貽「我始終相信:校規是為使我更臻完美,如果我問心無愧,服儀合格,就不必害怕教官的臨檢。

甘地曾說:「如果想改變世界,先把自己當成那個改變。」想要修改教條,不如先反省自己,檢視本身的態度作法,進而試想人的立場。余秋雨在 《 蘇東坡突圍>裡說:「成熟是一種圓潤而不刺眼的光暈,是一種不必理會週遭喧鬧的從容,是一種對自己的坦然。」我認為:成熟是站在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可以堅持己見,卻不故步自封。

傾聽,是一種謙卑,是一種學習,更是增進彼此和諧的潤滑油「學校和學生的關係,不是對立,不是緊張,而是似「探戈」的舞步,看似不合卻契合的讓人心折,交織成優雅的視覺享受,在一來一往中,積極找尋相融之道,激發絢爛的火花,讓彼此更致圓滿。

評分說明:
一 、開頭點出「衝突」未必是壞事,可使事物更完善,使人類更成熟。以下即循此線索發展,就學校與學生的關係加以論述與舉例,強調平和理性地處理衝突,在互為對方設想中彼此妥協,方是最具建設性的成熟態度。
二、文章結構堅實,論述入情入理,舉例貼切適當。在議論辨析的主調中,仍充分保留溫潤可親的情味。

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中國文化的大版圖--《文化苦旅》--全國讀書心得寫比賽榮獲特優作品

一●相關書訊: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集結他在中國各地演講精華及遊歷之見聞而成的一部文化散文集。他以高度熱忱的心,刻畫出中國文化深遠的版圖,從大漠涵蓋的西北,到極度繁華的東南,並將之化為一篇篇精闢的文章,道出中國人對這塊士地的牽掛及心靈上的糾結。

本書中有些文章曾在各類文學評獎中獲得首獎,其中「道士塔」、「陽關雪」等,是以一個個古老的物像,描述大漠荒荒的黃河文明的盛衰及歷史的深邃。此外,如「藏書憂」、「筆墨祭」、「廟宇」、以及「夜雨詩意」等,更能見識作者淵博的文學和史學功底。《文化苦旅》不但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涵,而且也為當代散文提供了嶄新的範例。

二●內容摘錄:
堂皇轉眼凋零,喧騰是短命的別名。想來想去,沒有比江南小鎮更足以成為一種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徵的了。……『大隱隱於市』,最佳的隱潛方式莫過於躲在江南小鎮之中了。 (p.142)

不知道歷史學家有沒有查過,有多少烏雲密佈的雨夜,悄稍地改變了中國歷史的步伐。將軍舒眉了,謀士自悔了,君王息怒了,英豪冷靜了,俠客止步了,戰鼓停息了,駿馬回槽了,刀刃入鞘了,奏章中斷了。敕令收回了,船楫下錨了,酒氣消退了,狂歡消解了,呼吸勻停了,心律平緩了。 (p.373)

書房的形成,其實是一種雙向佔有;讓你佔領世間已有的精神成果,又讓這些精神成果佔領你。 (p.411)
三●我的觀點:
我經常到圖書館「尋幽訪勝」,找些名家散文來研讀一番。一方面提升我的語文能力,一方面藉此灌溉我乾涸已久而渴望文學之水的心靈。余秋雨先生所著的《文化苦旅》正是這樣一本感人肺腑,令我百閱不厭且想要努力鑽研的絕妙散文。

其中一篇深烙於我腦海裡的文章便是「道士塔」。它和之後的「莫高窟」都是在述說大漠裡敦煌石窟的故事。「道士塔」陳述清朝末期的文化悲劇,當時政府腐敗,富有中華文化精髓的敦煌石窟無官員管理,後來由一個為了逃荒的農民(之後做了道士)來進駐,這就是一切不幸的開端,從此在文化上留下一個傷疤。沒有文化素養的道士,被以極少的價錢所惑,交出價值連城的古物。使得今天的歷史學家及考古學者只能從國外買來的膠捲來端其一二,真令人不勝唏噓。余先生便以此大作文章,為文化的流失感到惋惜及悔恨。當我讀罷,那一種強烈的悲憤之心油然而生。我真恨,恨我為何不生於當時,以阻止這場悲劇的發生。但是歷史已成定局,事後再來杯葛它,有何意義呢?

幸好這個文化的創傷並未影響敦煌石窟壯麗的景色,廣袤的大漠,原是中國文化精華的所在。敦煌石窟裡的雕樑畫棟,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風格,它們娓娓道出不同朝代的興衰:北魏馳騁於沙場而毫氣四射的線條,以及隋唐的奢泰,宋朝的文雅及拘謹……。只要我們從文化透露的蛛絲馬跡,便可端倪出各朝代的大背景。中國壯麗的文化,即便它被歷史洪流沖刷出無數痕紋,仍屹立不搖的呈現在世人眼前。既然我們周圍有這麼珍貴的財產,身為這塊土地的一份子,就要懂得去關心它,見微知著,從一個地域的探究,去瞭解整個國家的文化大背景,進而將這種文化素養化為積極保護文化的力量。總之,我們應該將這澎湃的文化大流流傳下去,千萬不能使它斷流與乾涸。

另有一篇「江南小鎮」雖然寫得儘是江南風光,但余先生「以景入情 」,還引用了一些詩詞並帶入江南歷史,把江南小鎮襯寫得如夢中幻境,令人嚮往。讀罷此篇,我真想去江南遊歷一番,看那水道縱橫、微波盪漾、柳樹盤生、青綠怡人,以及鄉民的純樸生活。若與在深山茂林中隱居,居所簡陋、生活苛刻相較,我更願選擇居於小小市鎮之中,既有人情味,又可達到自在過活、不與世爭的目的。雖然,我們週遭可能沒有如江南小鎮如此美景可以沁心,但只要保有寧靜沉穩的心,應也可以達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境界了。

「夜雨詩意」更是一篇讀來令人澎湃的好文章。應該大部分的人都有讀過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吧!「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翦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此詩藉「夜雨」表達兩地別離濃濃的思念情愫。而余先生也藉著「夜雨」表達他對人生的體認,饒富詩意且充滿哲理。在人生當中,必當遇過許多「夜雨」。有時,「夜雨」伴隨著此起彼落的蛙聲,如此優美的合樂,平靜人心,澆熄怨恨;有時,「夜雨」卻又伴隨雷電,對冥頑不靈的人當頭棒喝。「夜雨」是多麼的情感豐富,又是多麼的平靜樸實啊!每逢「夜雨」便是一個重新開始的轉折點。這讓我想到現今一片混亂的世界,此時若能來場「夜雨」,讓那些只在乎利益而失去自我的人們清醒,多好!

「文化苦旅」這本書之所以令我動容,其一,作者以一個乾淨俐落的健筆,表達對偌大一個中國文化的看法,這是何等容易的事?其二,這本書讓我更瞭解中國的地理、人文以及歷史,為我有所不知的中國更加明朗化。陳之藩先生在「哲學家皇帝」一文中曾提到現代年青人應有的幾個能力,其中一個便是「人文素養」。是的,現代的年青人就該培養人文素養,更要關懷人文,而且應該深深以此自期啊!真不知何時能拜訪中國,以真誠的心去體驗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四●討論議題:
一、戰亂的時候,如何維護國家的文化遺產,嚴禁毀壞及掠奪?

二、如何運用大智慧,從歷史中抽絲剝繭,成就一匹「文化華布」?

學測衝刺 系列一:英文篇(最後關頭 必練考古題 、補教老師建議:熱門時事詞彙要懂 文法是準備重點 作文要馬上破題切入 )

【記者張錦弘/專題報導】
有10幾萬人報名,繁星計畫、大學及四技申請入學等管道採用的大學學科能力測驗,27、28日就要登場,本報今起推出學測考前衝刺系列,訪問補教及高中名師,剖析常考重點、題型、答題訣竅及時事題,助考生事半功倍,金榜題名。

面對出題範圍廣的學測英文科,補教老師齊斌建議最後關頭,一定要練習近5年考古題,並複習大考中心公布的7000個字彙及重要文法,霸凌(bully)、維基解密(wikileaks)等熱門時事詞彙也要懂。

齊斌指出,最後衝刺不要讀太艱難的東西,以複習最基本的詞彙、文法為主,大考中心公布的7000字彙,學測會考5000個詞彙,最好能背到6000個。文法絕對是準備重點,綜合測驗(即俗稱克漏字)及文意選填這2種題型,多在測驗學生的文法觀念,文法差也無法寫出正確的英文句子,影響作文得分。

他建議考生,要複習並熟悉基本文法與句型:如動詞時態、關係代名詞(who, which, that)、關係副詞(where, when)、不定詞(to +V)與動名詞(Ving)、分詞(Ving & p.p.),另外還有「so …that…(如此…以致於)」、「not…until(直到…才)」這類常考句型用法。

至於個別題型的答題訣竅,詞彙題重點在測驗對整個句子的了解及單字上下文配合,瞭解情境很重要,也要注意字型相似、相同字首字根的字組。

如-sist字組:assist(協助)、consist(組成;包含)、insist(堅持)、persist(堅持)、resist(抵抗);-tain字組:attain(到達)、contain(包含)、obtain(得到)、retain(保有)、sustain(支持)等。

綜合測驗、文意選填,除了考字彙,還有文法、片語等能力。務必從上下文中來瞭解各種文法與字詞的用法,應考時多注意看空格的前後,因題目及選項間都有規則可循,單字的詞性、慣用搭配、慣用句型、文意連貫等提示。

另外「轉承語詞」也很重要,如however(然而)、therefore(因此)、besides(此外)、because(因為)、although(雖然)、when (當…時候)、before(在…之前)等。

閱讀測驗方面,約3、4篇,涵蓋各個學科、甚至還有時事,文章都很長,考的是運用語言的能力,齊斌說,要能抓住文章重點及主旨,而非死背單字,即使不太了解部分的單字或句子,也可從上下文來推測。

至於中譯英,齊斌分析,近年來每句都有一個主要句型,另外配合詞彙、片語,考生應該熟記重要句型,勤加練習,才能適切運用;英文作文占20分,是能否奪得高分的關鍵,常是引導式作文,通常分成2段,要寫至少120字,建議主題要明確,且馬上破題切入較好,言之有物最重要,不要胡亂套用公式,或將自己知道的單字堆積、亂寫一通,很難拿分。(系列一)
【2011-01-04/聯合報/AA4版/教育】

學測衝刺 系列二:國文篇(預留45分鐘作文 熟讀14篇選文、非選擇題調配作答時間 以免寫不完 太長太短都扣分 閱測、作文掌握3個W 時事也要注意)

【記者薛荷玉/專題報導】
考生如何準備學測國文科?高中及補教老師都建議把握最後3周,把過去的學測考題做一遍,熟悉題型、分配作文時間,並增加手感。成功高中國文老師范曉雯特別提醒考生,今年的學測作文稿紙每行字數由25字減為22字,考生若寫太多或太少,都會被扣分。

范曉雯表示,學測國文科包括大、中、小三大題的非選擇題,多半都有字數限制,如小的文章解讀常限150~200字,中篇的文章分析常限250~300字,無論寫太多或太少,都會被扣一定分數;往年一行25字,4行就是100字,字數比較好計算、控制,今年起,每行22字,可以5行110字來計算。

由於歷屆許多考生都反映最後一大題,占27分的引導寫作寫不完,范曉雯建議考生應學習分配作答時間,總考試時間120分鐘內,選擇題部分不要超過35分鐘,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的第一大題勿超過15~20分鐘,第二大題勿超過20分鐘,最後留至少45分鐘來寫作文,文長最好超過6百字,才能得到B+至A-以上的分數。

范曉雯建議考生,在回答長閱讀測驗題或寫作文時,隨時都要掌握3個W,第一是WHAT,這篇文章在講什麼主題?第二個WHY,主題的背景為何?為什麼要這樣寫?第三即是HOW,也就是掌握文章的結構如何?

高中國文課本有40篇選文,但范曉雯表示,只有4種教科書版本都選的、即A級選文列為學測出題範圍,考生在考前衝刺時,應著重複習這14篇A級選文。

補教老師唐文則建議學生要熟悉時事,如跆拳女將楊淑君、及建國百年、五都大選等議題,因去年的學測作文「漂流木的獨白」,就發引自2009年8月的莫拉克風災;考生不妨思考一下中華民國走過百年、蓽路藍縷的歷程,我們又該如何效法先人事蹟等。

閱讀測驗部分,唐文建議先看問什麼題目?再回頭看文章來找答案,並採刪除法,用先刪去不可能答案的方式來解題,最快速、保險。(系列二)

【2011-01-05/聯合報/AA4版/教育】

學測衝刺 系列三:數學篇(數學貪練新題 不如熟練教材、今年必考正、餘弦定理 幾何問題別忘作圖 著重圖形位置關係 代數別費心追難題)

【記者蔡永彬/專題報導】
離學科能力測驗還有3週,補教老師許哲認為,前兩年數學科偏難,今年的考生可樂觀預期題目相對簡單。考前階段,考生宜將手上教材反覆熟練,比不斷寫新題庫更有用。往年單選或選填第一題常是「送分題」,只要耐心代入數據就可得到答案。

許哲指出,近3年三角函數越考越多,有「復出」跡象。他建議考生不要在複雜的三角函數公式變化題型浪費時間,重點在函數圖形和三角形邊角關係計算。他預測今年學測一定會出現「正、餘弦定理」的題型,只要問對邊、對角關係就用正弦定理;已知兩邊、一角求第三邊,就用餘弦定理,可大幅簡化計算。

去年空間向量雖然只考1題多選,但許哲認為不容易答,他強調幾何問題「務必要作圖!」去年考題只要作圖就可判定選項A、B,省去計算過程。他說,正四面體、金字塔、正立方體的幾何度量和球面方程式已很久沒考了,要多注意,規律圖形就「建立坐標系、把圖形坐標化」,用向量求解。

圓錐曲線部分,許哲表示「拋物線找焦點和準線、橢圓找焦半徑和、雙曲線找焦半徑差,從91年開始沒有例外!」他強調,考生一定要弄熟定義,解題務必「作圖、作圖、作圖!」他以去年考倒許多考生的最後一題為例,拋物線上的動點要依定義轉換所求長度,只想作代數演算就「註定失敗」。

數列級數、多項式方面,許哲說自然數的級數公式、三次以上方程式的有理根檢驗法、勘根定理已多年沒完整出題,記得多看幾眼。指數與對數必考1至2題,內容不外乎十進位表示法、細菌繁殖、環保數據等。如指數律無法求解,他建議考生「取㏒」利用對數計算。

他建議考生把排列、組合、機率、統計當作一個整體單元準備。排列組合牽涉數據多半不大,只要耐心依照題目條件分類、計數就有答案;機率常結合期望值一起考。95暫綱新增的統計課程「信賴區間」,前兩年都考到,重點在能否正確解讀信賴區間的意義,不要把「信心水準」和「機率」混淆。

許哲指出,學測的代數演算不難,幾何著重圖形位置關係,考生「不要再追逐難題」;沒看過情境題是正常的,不必慌張、更不要放棄。他建議「先避開多選題」,在單選與選填中先寫較有把握的10題,再從剩下的題目中找5題作答,穩穩拿下15題就有「頂標、國立大學水準」。(系列三)

【2011-01-06/聯合報/AA4版/教育】

學測衝刺 系列四:歷史篇(歷史大範圍 歸納考古題、各國史出題比重平均 「統統讀就對了」 注意關鍵事件)

【記者王維玲/專題報導】
學測歷史只考25題,範圍卻非常廣泛,歷史老師建議考生從考古題中歸納出常考的題型及重點,還要特別注意課本的大標題。

補教老師高健表示,大考中心在台灣史、本國史、西洋史的出題比重非常平均,「統統讀就對了」,在台灣史部分,出題重點範圍還是在於清朝、日據時期,以及政府遷台三大方向;在中國史部分,上古史以春秋戰國、漢朝為重點;中古時代則要注意隋唐時期的典章制度、士族生活以及宗教文化;近代史要注意宋明時代的平民社會生活及商業貿易;清末一定要注意各種內憂外患所帶來的影響。

中山女高歷史老師邱永春指出,台灣史部分,可以特別注意不同的統治者如何統治台灣,例如清朝統治台灣分成消極與積極,國民黨政府統治台灣也在228前後分成2期,日本統治台灣也分3期,考生應特別注意每階段的關鍵事件與具體差異。

邱永春特別強調,考生應該特別注意課本的標題,因為每個標題都代表一個問題,此外,考生應該勤做考古題,從中找出出題模式,「千萬不要做坊間那些亂七八糟的題目」。

西洋史部分,高健認為題目不難,難的是答案選項,因為西洋史最喜歡考時間和地點;邱永春也建議考生抓住不同時代、區域、經濟及文化特色,例如中世紀的歐洲是黑暗時代,但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卻是「天方夜譚」、經貿極度發達的時代,在中國則是隋唐時代。

應答技巧部分,邱永春認為考生應該要抓住題目主要概念、找出時間和空間定位、注意題目與選項的因果關係,以及注意題幹史料的立場,只要把握這4個重點,就不會出錯。

高健呼籲考生,「歷史不會變,變的只有論述和包裝方式」,大考中心常用考生不熟悉的方式來表示答案,例如考生熟悉的「東羅馬帝國」,可能會以「十四世紀的君士坦丁堡」來表示。

高健指出,很多考生誤解「關鍵字」的意義,關鍵字應該是能讓我們刪掉錯誤的答案,而非找到正確答案。此外,考生也應注意答案選項間的關聯性,例如答案選項如果都是時間,就可以區分成清領或日治時代,幫助作答。(系列四)

【2011-01-07/聯合報/AA4版/教育】

學測衝刺 系列五:地理篇(地理不死背 結合生活時事、地形、氣候必考 若複習來不及 建議先從91年考古題做起)

【記者陳智華/專題報導】
學測地理科要如何準備,台北市建國中學地理科老師譚柏雄指出,地理不能死背,要先理解、融會貫通後再記下來;補教老師李威立說,如果來不及全部複習完,建議從做考古題開始,將不會的章節找出來,釐清觀念。

譚柏雄說,學測地理考的是高一和高二共4冊,高一通論談的是觀念,也是基礎,比高二區域地理更重要。

高一上的自然地理5大重點,包括地圖、地形、氣候、自然景觀,以及地理資訊系統 (GIS)等,其中地形和氣候,每年必考,地圖也很重要。

氣候方面包括類型判讀,例如從氣溫和雨量的氣候圖,要考生研判是那一類的氣候,地圖範圍很廣,等高線圖很常考,衛星影像圖也要注意。

高一下的人文地理重點包括人口金字塔、第四級產業等,這些更可能會結合時事來出題。

譚柏雄說,例如世界各國包括台灣等少子化議題,還有世界人口趨勢,有人就預測20年後人口最多的國家會是印度,主要是因為中國大陸採一胎化政策。

至於第四級產業講的是高科技產業,他指出,最近新聞報導面板大廠友達想去大陸發展,看重的是大陸廣大市場,並且想和日本合作,就牽涉到區域轉移及策略聯盟等概念。

高二的區域地理中,區域經濟統合是一大重點,譚柏雄說,之前的東協加一、台灣和大陸簽ECFA等,歐盟國家要開放台灣免簽證等,都可能結合時事與生活來考,對相關問題都應了解。

李威立表示,氣候變遷也非常重要,最近就是因為高壓變動,歐美等高緯度國家下大雪;譚柏雄說,包括聖嬰現象、水資源問題及全球糧荒等議題,學生也應知道。

李威立也說,考題常有圖和表,複習時要結合地圖,但學測就快到了,學生如果從頭複習來不及,建議做考古題,但只做97年到99年不夠,最好是從91年開始做,利用機會找出不會的章節,再打通任督二脈。

臨場應考方面,李威立說,考生要好好看題目,甚至在題幹上就可找到答案;譚柏雄說,學測只考選擇題,答題別無他法,「細心就好」,但到底考的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一定要看清楚。

(系列五)
【2011-01-08/聯合報/AA4版/教育】

學測衝刺 系列六:生物篇(搶高分 熟讀基礎生物 多做考古題)

【記者陳幸萱/專題報導】
學測自然科中的生物科,不只社會組學生想要搶分、自然組中二類組的學生也想趁考前惡補。補教老師指出,學測生物科的重點在高一的基礎生物學,熟悉高一生物的內容,並且多做考古題、以加強對圖形和文章的判讀能力,將是搶分關鍵。

生物補教老師黃偉表示,學測生物科的範圍包括高一基礎生物和高二生物,但往年考題都是以高一生物為主。最後幾天,可以把握投資報酬率較高的基礎生物。

生態細胞學 記清楚

他說,去年生物科約占17題考題當中,高二生物大約占三、四題,約有13題會出在高一基礎生物。基礎生物有細胞學、分類學、生態學三大主題,其中又有六、七題左右會考生態學;他建議考生好好把握記憶性質多的生態學。而細胞學通常出題基本、考得不難,分類學的重點則是要記清楚動、植物的分類架構。

補教老師李昕學也說,一定要把基礎生物讀熟。他表示,細胞學容易考胞器的功能與分類、細胞分裂的圖形、生物能量的表現;分類學的病毒是重點,依然容易用H1N1與免疫配合出題,真菌與植物的生殖演化(世代交替)也是重要出題區。而生態學的重點則是生物的相互關係、元素的循環、群聚的消長、生態的種類,以及汙染、溫室效應與氣候異常造成生物歧異度改變等觀念。

李昕學指出,高二生物這兩年的出題比例與深度也慢慢加重,植物器官結構、循環系統與內分泌、家族遺傳的族譜(尤其是性聯遺傳)以及DNA、RNA的轉錄與轉譯,都是高二生物較易出題的重點。

圖形文章 暗藏答案

黃偉表示,高二生物出題以題組居多,並且常出現「圖形題」。他說,實驗的數據和圖形判讀、資料處理是自然組學生的基本能力,但這幾年教材中的實驗刪減多,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也愈來愈弱。

他建議考生趁這幾天多做一些考古題,學習圖形和文章的判斷,「看懂了,答案往往就在圖形和文章裡。」

注意油汙 超級細菌

時事方面,黃偉說,考生可以注意之前NASA發現的超級細菌;微生物屬於分類學的領域,可能會和這方面的概念一起考。李昕學則指出,墨西哥灣的原油汙染,可能配合海洋生態學出題。

李昕學說,基礎生物不容易出難度很高的題目,掌握重點、稍加整理,再加上做考古題,就容易在基礎生物拿到高分。黃偉補充,這幾年甚至會出現跨科目的綜合題組,例如合併生物與地科;因此也要注意各科目間的橫向貫通。(系列六)

【2011-01-09/聯合報/AA4版/教育】

學測衝刺 系列七:化學篇(拚化學 勤寫考古題 弄懂石墨烯,別碰太複雜計算 回頭翻翻高一課本 掌握基礎教材、熟悉命題趨勢 時事「靠砷存活的細菌」 也很重要)

【記者蔡永彬/專題報導】
學科能力測驗自然科的化學部分,補教老師王宇認為高一、高二的課程一樣重要,剩下不到3個星期,不要再碰太複雜的計算題,要練習歷年試題熟悉命題趨勢。台師大附中教師江青釗認為去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石墨烯」可能會入題。

王宇觀察,學測自然科題目正慢慢「向自然組靠攏」、「指考化」,即使國中理化學得不錯的考生,也已經無法靠國中所學應付。

王宇建議自然組學生,酸與鹼、氧化與還原、化學反應、原子結構和週期表是高一、高二教材都有提到的,務必讀熟。另外,高一基礎化學的第二(自然界的物質)、五(生活中的物質)兩章和第四章有關電池、電解的部分在高三下學期才會教,所以要回頭翻翻高一教材。

此外,王宇還提到燃料電池、綠能、電解的兩極產物、電量、電解時間和電解液的酸鹼變化、離子反應與沉澱都是年年必考重點。實驗題部分,王宇說「電解碘化鉀溶液製碘」是近5年來唯一考過完整從課本出來的實驗,考生要了解來龍去脈;滴定實驗的指示劑選取、變色pH值範圍和滴定曲線都很重要;制酸劑的成分分類要清楚,與酸作用的反應可能會出計算題。

至於社會組考生,王宇建議直接寫考古題,按年代從近到遠寫回去,一題題仔細搞懂,應該可以「安全過關」。

江青釗點出化學有五大重點:第一是電池和電解,尤其是燃料電池,每年都會考一、兩題;第二是沉澱表,尤其是氯、溴、碘、硫酸根4 種離子最常考;第三是高一、高二做過所有的「製造氣體」實驗,要注意氣體收集方法;第四是化學計量中的「限量試劑」概念;最後是基礎化學第二章的水汙染、硬水軟化、BOD(生化需氧量)、COD(化學需氧量)等概念。

時事題部分,王宇提到近日的新發現:NASA宣布發現一種可以靠砷存活的細菌、10個元素的原子量要從定值更改成區間、去年諾貝爾化學獎(鈀金屬的催化反應)、物理獎(石墨烯)都很重要。江青釗提醒考生,從原子量表示方式改變要聯想到「同位素」的觀念;看到石墨烯要想到烯類結構、石墨可導電,及石墨、鑽石和碳六十的「同素異形體」概念。

江青釗強調,考前不要太晚睡,考前10天的生活步調要調整成和學測一樣,體能好,寫考卷才有把握。王宇認為考生抓大方向複習就可以,但要多讀幾遍,考卷中錯誤的選項都很明顯,靜下心來大膽判斷、快速否決。(系列七)
【2011-01-10/聯合報/AA4版/教育】

學測衝刺 系列八:物理篇(抓牢高一物理 掌握試題半邊天 )

記者蔡永彬/專題報導】
學科能力測驗自然科的物理部分,高中和補教老師都強調高一的基礎物理課程很重要,社會組的學生最好熟讀高一課程,就「進可攻、退可守」;自然組、想搶高分的考生則需要把高二課程再複習一遍。

補教老師張鎮麟說,高一基礎物理的第二(運動與力)、六(電與磁)、七(能量與生活)三章是「大重點」,可能佔去一半題目,社會組學生可以在這幾章「集中火力」。至於自然組的同學還是要把高二課程複習過,因為近年學測有「倒向自然組」的傾向,可能會變得較難。

張鎮麟進一步指出,高一第二章的重點在等加速度運動、圓周運動和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第六章的重點在電路、生活用電和電磁現象;第七章則要注意太陽能、風能和光能,還有能量間的轉換。

此外,泰山高中教師黃文龍認為,高一第五章光學部分也很重要;不過,九個章節考生最好都要讀過,且要注意跨章節的活用問題,如光、電或電、力的混合命題。黃文龍說,高二物理前半部的力、運動單元都是高一課程的延伸,自然組考生可以「優先加強」;至於要衝高分的同學,高二後半部的流體力學、熱學和氣體動力學也要讀熟。

張鎮麟和黃文龍都認為物理科不容易出時事題。張鎮麟表示,去年有國道走山也有大雨成災,或許會利用金屬探測器來考電磁感應,不過重點還是在科學的應用、推理。黃文龍提醒考生,不管題目怎麼包裝,都別忘了以推理和判斷解題。

考前3周,黃文龍建議考生把讀書、練習題目的時間分配從2:1逐漸轉變為1:1;考前幾天依個人特性加強,容易忘記公式的考生就多背公式,哪章較弱就多讀一點。張鎮麟強調一定要做歷屆考題,社會組考生可以先逼自己快速「猜猜看」,培養讀題能力,再對答案找原因,這樣考試時看到專有名詞就不會怕。

上了考場,張鎮麟提醒考生注意圖表的刻度、單位,且要抓準時間,先解決簡單的題目搶分數;最好前60分鐘就做完3/4的題目,剩下40分鐘解決其他難題。張鎮麟指出,不會的題目不要放棄,就當作「科學性文章的閱讀測驗」,「不要太感性,要找道理。」(系列八)
【2011-01-11/聯合報/AA4版/教育】

學測衝刺 系列八:物理篇(抓牢高一物理 掌握試題半邊天 )

記者蔡永彬/專題報導】
學科能力測驗自然科的物理部分,高中和補教老師都強調高一的基礎物理課程很重要,社會組的學生最好熟讀高一課程,就「進可攻、退可守」;自然組、想搶高分的考生則需要把高二課程再複習一遍。

補教老師張鎮麟說,高一基礎物理的第二(運動與力)、六(電與磁)、七(能量與生活)三章是「大重點」,可能占去一半題目,社會組學生可以在這幾章「集中火力」。至於自然組的同學還是要把高二課程複習過,因為近年學測有「倒向自然組」的傾向,可能會變得較難。

張鎮麟進一步指出,高一第二章的重點在等加速度運動、圓周運動和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第六章的重點在電路、生活用電和電磁現象;第七章則要注意太陽能、風能和光能,還有能量間的轉換。

此外,泰山高中教師黃文龍認為,高一第五章光學部分也很重要;不過,九個章節考生最好都要讀過,且要注意跨章節的活用問題,如光、電或電、力的混合命題。黃文龍說,高二物理前半部的力、運動單元都是高一課程的延伸,自然組考生可以「優先加強」;至於要衝高分的同學,高二後半部的流體力學、熱學和氣體動力學也要讀熟。

張鎮麟和黃文龍都認為物理科不容易出時事題。張鎮麟表示,去年有國道走山也有大雨成災,或許會利用金屬探測器來考電磁感應,不過重點還是在科學的應用、推理。黃文龍提醒考生,不管題目怎麼包裝,都別忘了以推理和判斷解題。

考前3周,黃文龍建議考生把讀書、練習題目的時間分配從2:1逐漸轉變為1:1;考前幾天依個人特性加強,容易忘記公式的考生就多背公式,哪章較弱就多讀一點。張鎮麟強調一定要做歷屆考題,社會組考生可以先逼自己快速「猜猜看」,培養讀題能力,再對答案找原因,這樣考試時看到專有名詞就不會怕。

上了考場,張鎮麟提醒考生注意圖表的刻度、單位,且要抓準時間,先解決簡單的題目搶分數;最好前60分鐘就做完3/4的題目,剩下40分鐘解決其他難題。張鎮麟指出,不會的題目不要放棄,就當作「科學性文章的閱讀測驗」,「不要太感性,要找道理。」(系列八)
【2011-01-11/聯合報/AA4版/教育】

學測衝刺 系列九:公民與社會篇(緊抓時事 弄懂ECFA、五都 )

【記者鄭語謙/專題報導】
去年學測社會科公民與社會題目過於艱澀,嚇壞一堆考生與補教老師。今年考題,公民與社會科老師預測,仍有難度,建議考生熟讀前4冊課本,還要結合時事複習,包含ECFA效應、五都選舉、各國貨幣政策、英澳國會大選等都可能入題。

占社會科題目1/3的公民與社會科去年共24題,4冊平均出題,每冊標題都要讀熟,尤其要清楚國際時事。南一中公民老師廖翠雰分析,去年學測難度太高,今年應會調整,不過仍具有深度,光靠知識與平日閱報,不易拿高分,要重視理論與時事結合。

北一女公民老師徐菁憶表示,第一冊出題重點在自我形成、性別議題、多元文化以及民間非營利組織,可能結合性別議題與法律,例如恐龍法官事件與後續白玫瑰運動的法律訴求。

第二冊須熟讀民法、刑法等相關條文。要注意「中科三期」有關法律倫理的信賴與保護問題。此外,廖翠雰認為,楊淑君事件引發的國際仲裁,也可能配合第一冊的國族中心議題。

第三冊的政治學,徐菁憶強調,一定要了解五都選舉有關的地方選舉制度法、升格過程、立法委員與市議員選舉制度的類型與比較,有可能以多選題的方式出題。廖翠雰則提醒,各國大選,包括英國、澳洲的國會大選結果,產生僵局國會,這是內閣制的特色;巴西總統大選、美國期中選舉等,屬於總統制運作,均應加強了解與熟悉。

第三冊還要注意的時事包含:兩岸互動關係、北韓砲擊南韓、東北亞的區域安全及美中日俄韓的多邊外交關係、台灣的軟實力等。

至於第四冊的經濟學,徐菁憶認為,要先把供需、國內生產毛額(GDP)、失業率等基本指標搞懂。注意全球經濟衰退後,各國刺激景氣復甦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法國的罷工、高失業率問題,而ECFA後續效應今年入題機率高。

廖翠雰最後也建議考生,可看目前高一的公民與社會課本,高一版本屬於99課綱,編輯更完整,有助於了解社會學與政治學的重點彙整。國際最新時事的認識,她則推薦「全球中央通訊雜誌」。

臨場應考,徐菁憶說,學測陷阱其實不多,只要把握課本標題,釐清觀念,關心時事,要拿高分應該不難。(系列九)
【2011-01-12/聯合報/AA4版/教育】

學測衝刺 系列十:地球科學篇

【記者陳幸萱/專題報導】
學測自然科中的地球科學強調環境問題,課本的基本觀念常和時事結合。高中地科老師表示,課本是考前最重要的複習重點;地科補教老師則指出,哥本哈根會議、今年的冰島火山噴發、台灣的甲仙大地震等相關時事都可能入題,日全食和颱風、土石流的成因及結果也是常考題目。

松山高中地科老師翁雪琴表示,傳統地科的板塊運動、地震、颱風、天文等主題,都是出題重點;歷年學測配分還滿平均的,每個主題都有出過考題。因此她認為課本是複習重點,建議考前把課本再看過一次,並弄懂過去小考、月考的考卷,最後才拿學測考古題來做。

她指出,學測的考題靈活,同學可以在最後幾天看考古題,熟悉學測題型和出題方式。而地科考題常結合環境問題,全球暖化議題、2009年的莫拉克地震颱風、2010年海地地震,都是可能出現的時事。

地科補教老師張含淳則說,根據以往經驗,地震的考題絕對是大熱門。除了最基本的地震規模、地震強度的概念之外,各種斷層與地震型態、全球地震帶的分布也都要確實瞭解;這些都是學測偏愛出題方向。

他提醒考生,對照99年學測題組中曾出現過地殼能量的累積與釋放題型,未來學測針對地震的成因、影響等觀念,將有可能考得更深入。包含測站與震央距離的計算、地震波的波速、災害的應變等,考生要特別注意。

颱風、土石流也是重要考題。張含淳說,許多颱風的性質,包括風向、氣壓、颱風眼,及各種颱風與大氣環境的互動,如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颱風過境後的西南氣流等,都須熟知。而去年國道三號的基隆走山事件震撼全台,他建議在準備地質與氣象災害考題時,應著重了解災害的成因,及如何防災。

另外,全球暖化也是地球科學的熱門焦點。他說,要特別注意常見的溫室氣體,並了解各種空氣的汙染,包括臭氧層的破洞和酸雨。他表示,除了溫室效應造成的氣溫變化,考生也須了解,以地球的長遠歷史看來,全球均溫的變化已上下震盪數次。現今氣溫的變化相對較微小,但是仍足以影響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而在日、月、地三者運行的軌道關係中,日食和月食現象也常成為考題。張含淳說,在地科試題中,以天文最讓同學們頭痛,提醒考生應徹底了解三者的軌道關係,不應死背日、月食與月相的情況。

(系列完)

【2011-01-13/聯合報/AA7版/教育】

原來--------進學解(作者:陳律言)

在嚴寒的冬夜裡,在小小溫暖的被窩裡,我仍睜著已經奮鬥多天而佈滿血痕的眼珠悶思著……。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似反覆運轉的輪子,又似朝陽落日,飛瀑湍湍,不停的、不停的,讀書學習。據我所思,讀書這件事在英文文法中用的應該是現在式吧!現在式中永恆不變的事實------國文的詩詞、英文的單字、數學的公式……。為什麼學習給我的感覺總是重不可負?難到學習只在於幾分的計較和與同學爭相折取月中桂之上嗎?小小溫暖的被窩裡的我,留下急須待人解答的問題,在沓無星辰的黑暗中沉睡了。

下午,我獨自漫步於學校操場,四百公尺當作四百公里來走,身旁的嘻笑聲使我更加沉靜。

突然,一陣暖風拂面而去,我不禁興奮了起來。

冬天的『春風』真舒服!我想。混然地四周變了。詩詞般的意境,翳入天廰的英語朗讀聲,加上科學理性的光輝,我如同李白接受了大自然的召喚,痛飲剛從合作社買來的咖啡!哈!哈!就像曹操以酒向他欲天下歸心的野心致意,那我就用咖啡對我重新燃起的學習興趣獻上最大的謝意!

古人何曾放棄過學習?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韋編三絕而成百世師;李白鐵杵磨成繡花針的精神鑄成了一道至今不朽的詩氣;杜甫讀書破萬卷而得到的神駐之筆……,有許多先聖及文人無不經過這樣淬鍊而一揮就章,留芳百世!『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夫子的千古呢喃在我耳畔迴蕩……。

我終於懂了!我們之所以會像輪子不斷的轉著,就是為了進步;每天如太陽東升西落和河水永不斷流,也不就是為了循序漸近、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啊!一帆若在逆流中不求進,那便會一落千丈啊!因此,學習乃人生之大事,亦是樂事。它可以使你宏觀,而不是滯錮於分數,名次此類細瑣小事之上。

經過不斷思索,我茅塞頓開,這也是學習的快樂吧!

不息運行的太陽將他離開地平線的最後光芒留給了我;但隨之而來的不是寒冷黑暗的冬夜,而是繁星點點的希望之夜。